在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当中,有许多人是炮兵出身,诸如多田骏、冈部直三郎、木村兵太郎、泽田茂、下村定、内山英太郎、澄田赉四郎、北岛骥子雄、桥本欣五郎等人,而中国军队在与日本军队作战时,吃亏最大就是在炮兵火力方面的不对称。
尽管日军炮兵装备不如其他世界列强,但较之中国军队还是要强大的太多,本文就介绍一下炮兵出身的陆军中将前田治,此人曾任日军野战重炮第2旅团长,曾被誉为“炮兵之花”,与被誉为“名将之花”的阿部规秀是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同学,在日军第三十五师团长任上,于1940年5月21日在山西晋城阵亡。
前田治(1887—1940)是日本兵库县人,1908年5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炮兵科,同期同学中有冢田攻、河边正三、喜多诚一、沼田德重、阿部规秀等人,1917年12月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校第32期,与富永信政、内山英太郎、中村正雄、武藤章、国崎登、桥本欣五郎、土桥勇逸、酒井直次等人同学,因其在同期同学中资历较深,在校期间就被晋升炮兵大尉,并于 1920年11月22日毕业。
展开剩余77%前田治是于1931年8月1日晋升炮兵大佐的,并出任第三师团野战炮兵第3联队长,在日军甲种师团中,大多配置两类炮兵联队,一个是山炮兵联队,一个是野炮兵联队,前者是一种小口径(57—75毫米)低射程的轻型曲射炮,可以畜力驮运;后者是口径100毫米以上的曲射炮或直射炮,射程在20公里以内,因弹道弯曲可以打击山梁背后的目标。
1932年11月22日,前田治被调到“陆军重炮兵学校”担任炮术教官,日本陆军中的重炮兵种是单独编制的,因为整个日本陆军也仅组建了6个野战重炮旅团,每个野战重炮旅团下设两个重炮兵联队,配备30-40门150毫米重加农炮、20门240毫米重加农炮、10门305毫米重型榴弹炮和320毫米口径臼炮3—6门。
1933年11月22日,前田治调任炮兵监理部部员,对日本炮兵部队进行技术指导,翌年8月1日调入陆军省出任兵器局重炮课长,1935年12月2日重回“陆军重炮兵学校”出任干事,辅佐校长管理学校教学方面的事务,并于任内晋升为陆军少将。
1937年3月1日,前田治调任野战重炮第2旅团长,该旅团驻地在日本的小仓,原本隶属于第十二师团作战序列,第十二师团于1936年4月被调到中国东北驻屯时,并没有随师团出征,而是被留在了小仓。
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不久,野战重炮第2旅团被调入中国华北,被列入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作战序列,并在“兰封会战”中配属给土肥原贤二的第十四师团,但前田治未来得及参加“兰封会战”,就于1938年3月1日被调回日本,出任兵器制造厂总务部部长,当年7月15日又出任“陆军野战炮兵学校”校长。
1939年3月9日,前田治晋升陆军中将,并出任第三十五师团首任师团长,该师团是以东京、甲府、佐仓的步兵联队和旭川的野炮兵第35联队为基干编成,属于警备专用三单位制师团,由第35步兵团团长饭田泰次郎少将统领步兵第219联队、步兵第220联队、步兵第221联队作战,师团司令部直属搜索第35联队、野炮兵第35联队、工兵第35联队、辎重兵第35联队及通信队、兵器勤务队、卫生队、第1至第2野战医院等。
1939年4月1日,第三十五师团被派往中国华北,隶属于华北方面军直辖,驻屯在河南新乡附近,担任河南占领区的警备和维护治安等任务,该师团主力曾在饭田泰次郎的率领下,参加了鲁西、冀南、晋东等地区扫荡和讨伐。
1940年5月上旬,前田治遵照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的命令,率领第三十五师团主力向守卫晋城地区的卫立煌部发起攻击,协助日军在山西占领军第一军作战,由于敌我双方近距离作战,因此在激烈的混战中,导致前田治头部和胸部中弹负伤。
指挥作战的第35步兵团团长饭田泰次郎少将无心恋战,保护着师团长前田治且战且退,并逐渐脱离战场,由于前田治伤势严重,随军野战医院的军医,只是对其伤口进行了止血和包扎,又迅速将其送往北平的日本陆军医院进行救治,但终因伤势过重,于1940年5月21日不治身亡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前田治的老同学阿部规秀是1939年11月7日阵亡的,二者阵亡时间仅相隔了半年多,而另一位老同学冢田攻,是在乘飞机赴任第十一军司令官途中,于1942年12月18日被国军击落而亡,而前田治的陆大同学酒井直次曾任日军第十五师团长,于1942年5月28日在“浙赣会战”中触雷而亡。
发布于:天津市